“体育部心悦读”系列之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为帮助教师增强学术涵养、充盈精神世界,全方位助力教师在阅读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3月7日,体育部开展“体育部心悦读”系列读书分享活动,让大家在分享和交流中借交流之泉,润互鉴之土,共绽成长繁花。
本周的分享人孙鲁宁老师作为马拉松爱好者分享了他多年跑步的经验和阅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读书体会。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部坦诚动人的回忆录,中那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总能精准击中现代人内心的隐秘共鸣——关于坚持、孤独、衰老,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锚定自我。作者将这种机械重复的运动升华为对抗虚无的哲学实践。在数字时代,人类的时间被切割成碎片,村上春树选择用跑步重建时间的秩序。他跑过了马拉松,又跑过铁人三项,不为什么名次,只是单纯的喜欢而一直跑着。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面对时间流逝,面对年轻跑者的超越,他并没有懊恼,只是在书中写下了他们自有其步调,自有其时间性。我则有着我的步调,我的时间性。这样简单却直指心灵的话语。
书中描写作者在北海道佐吕间湖的超级马拉松赛道上,经历了意识解体的临界体验。作者描述自己在100公里超级马拉松中,跑到55公里时“身体仿佛被丢进绞肉机”的体验。人生最深的韧性,往往诞生于放弃与坚持的临界点。当理性思考停止运作,身体反而显现出惊人的智慧。
坚持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往往会面临困难、痛苦,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活着的感觉,对自己产生新的发现。这本书的真正魔力:它从来不是在讲述跑步,而是在教会我们如何把人生变成一场充满诗意的长跑。提醒着我们: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安铁民老师就孙鲁宁老师分享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发表了自己的感受。他说:结合自身的运动经历,跑步是一项令人感到快乐的运动,晨跑时公园里的新鲜空气、天边第一缕晨光都会消除掉跑步的疲惫。当人们突破了最痛苦的阶段,跑步就变得忘我,仿佛不知道停下。不论是运动成绩的提升还是心态上的变化,人们都能从跑步中收获很多。
肖剑平主任总结说,希望我们能像书中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自己的时间性”不论是从事什么运动、什么工作,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收获成功。
本次分享会为教师们搭建起读书交流、共同进步的优质平台,大家在此畅所欲言,共享读书成果。体育部将持续大力推进教师阅读活动,以阅读为有力抓手,助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促使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兼具人文情怀、怀揣教育理想、善于人生思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