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由我校副校长、辽宁省教学名师王东辉教授亲自带队,邀请来自文化传媒与数字科技领域、高校学术领域以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领域三个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建数字文旅产业战略新兴领域教材建设团队,围绕应用型大学教材建设开展多次高端学术论坛,为高质量教材建设提供奠定重要建设基础!
我校精品化教材
教材建设团队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实施精品特色教材战略、完善教材评价选用制度”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并推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教材建设体系构建,明确将“应用性强、时代性强、科技性强、文化性强、适宜性强”五强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教材建设标准,为全面深入推进高质量教材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精品化教材
我校从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多个维度持续加大教材建设投入力度,推动教学建设成果再取多项成果!近五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公开出版《多媒体技术与应用》《3ds Max+V-Ray三维建模设计案例教程(全彩微课版)》等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特色教材50余部,2020年,辽宁传媒学院建设的中国应用型大学传媒艺术专业系列教材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未来,我校院将以构建新文科精品特色教材建设为目标,紧密对接数字文旅产业战略新兴领域,依托学校现有传媒专业和人才优势,以“五个强化”为建设标准,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传媒类数字化精品教材,为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传媒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提供最强有力支撑!
我校始建于1991年,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主要培养传媒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我校设立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示范专业5个,校级一流示范专业13个;建设了省级一流课程43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我校矢志践行“为国家培养人才,为行业输送精英”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大思政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以“课比天大、展赛演播、真活真做、产教融合”为创新手段,切实推动高等教育新文科改革与实践。我校曾获得黄炎培“优秀学校奖”,是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
]]>高子剑表示:“这不仅仅是我的荣誉,更是我校的荣誉。我校极为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赋予我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我想创作、敢创作、真创作。”高子剑的获奖作品设计应用最新的科技,3D打印复合材料创作出时尚先锋的潮流艺术品、工业品,“这个作品名叫Shenyang Girl,设计出代表沈阳人民新的精神气质的雕塑,这个过程本身就令我享受。”高子剑说。
我校副教授高子剑与他的获奖作品
作为一名专业的潮流艺术家,他在2015年就开发的一种3D打印专用材料,结合最新的3D打印技术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数控机床,开发出一整套从3D艺术设计,到艺术品、工业品的开发制作流程,并取得了大量专利。后又凭借极高的艺术天分及创作能力与迪士尼特效大师Jeff Wade合作参与了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项目。并跟随好莱坞著名生物造型设计大师James Kagel学习生物造型设计。
“高老师上课讲的全是真实案例,特别有用,而且有趣。”学生郭家豪说。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每一位学生,变换教学手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高子剑的教学特色。高子剑在上课时贯穿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尤为注重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启发、诱导、引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作用,重点关注学生造型能力,观察力和鉴赏水平。他将课堂内容与岗位需求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完全夯实专业技能、拓展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养。我校校长助理、数媒学院院长石光高度评价高子剑,认为他是一位特别关注艺术与技术前沿,注重教育教学与行业的结合的教师,他用真实项目打磨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将学生视为准艺术家,进行孵化打造。
我校学子动漫课程实训
多才多艺的高老师不仅是动漫设计高手, 他曾在2013年婉谢了《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的邀请,登上贵州卫视《唱出爱火花》的舞台,演唱歌曲《EverythingIDo》。2011年,他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栏目,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全国亚军,并被央视授予风趣幽默奖。高子剑所在的动漫专业,更是受到省内外行业和社会广泛认可的专业,人才辈出,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画后期合成》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先后获批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省规划办、省社科等各级科研项目27项。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大赛展览40余项,学生获得国际级奖项4次 。学生付超楠、李可欣等毕业实习,就参与到国内顶级院线动画《大圣归来》《萤火奇兵》《神秘世界历险记3》等大片制作。
我校学子在苹果机房实训
“我希望未来能够为世界上更多的城市打造出城市IP,让艺术穿透国界,不仅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也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高子剑说。
高子剑副教授获奖无数
]]>首映现场
沈北新区宣传部马晓齐部长
马晓齐部长在致辞中对辽宁传媒学院领导、制作团队及演职人员的倾情付出致以诚挚的感谢!表示微电影《春来雁北归》拍摄正是政府与高校互动合作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宋喜仁
宋喜仁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辽传高度重视拍摄工作,汇集了富有丰富经验和创作实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使用最新采购的国际一流设备,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区域职能,为沈北新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微电影导演、辽传教师尹航勋
微电影导演、辽传影视学院教师尹航勋在发言中分享了创作灵感来源,回顾了团队凝心聚力、精益求精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这是一部凝结团队心血,饱含着对沈北新区浓厚深情的影视作品。
首映礼上,现场与会领导、嘉宾共同观看了微电影《春来雁北归》。中新社、央广网、新华网等二十余家媒体争相采访,对于微电影的高品质制作给予极高的评价。
现场媒体争相采访主创人员
制作沈北新区微电影《春来雁北归》是辽宁传媒学院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育人体系,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校地合作项目的又一体现。辽传将切实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发挥高校人才智库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现场嘉宾与主创团队合影留念
]]>报道中指出,塑造英雄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
报道中高度赞赏了作为市政协委员,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一直关注沈阳英雄城市塑造工作,经过调研,她建议,厚植城市文化,将自身的英难历史、红色基因变成独特的文化品格,助力英姓城市塑造。
报道强调,副校长王东辉教授表示,要定位目标用户加强宣传,把给谁看、看什么的问题解决好。“要丰富宣传红色文化、塑造英雄城市形象的推广平台,如,针对年纪偏大、时间充裕的人群,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对于年轻人和上班族,通过广播、互联网、自媒体等平台进行推广,采取线上展览、网红打卡、‘种草’等形式吸引年轻人的注意;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可以通过日常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及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英雄城市。”
]]>选手风采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再是专业的“播报员”,而是集不同媒介角色于一身的主流价值观传播者。为选拔出能力出众的选手,决赛竞赛环节分为自备稿件展示、热点新闻即兴评述两部分。
选手风采
青春+“言值”,巅峰对决异彩纷呈,参赛选手们思维敏锐、妙语连珠、能歌善舞、各展其长,碰撞出了激烈的思想火花,创造一个又一个语言奇境,精彩独特的表演将比赛推向了高潮。最终,本次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5名,魅力声音奖、形象气质奖、新媒体达人奖、创意主播奖、十佳方言奖 。
决赛评委
决赛评委由沈阳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刘红军、辽宁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曹瑞来、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方频道副总监姚大海、辽宁大学回宝昆教授、辽宁传媒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庚钟银教授等业内专家组成。比赛期间,各位评委专家对参赛选手们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评审和权威的点评指导。
本次大赛旨在传播中国声音,弘扬民族文化,助力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发掘和培养新时代传媒事业人才,展现辽宁高校学子热情、富有活力的青春风采。注重发现和挖掘有态度、有创意、有特点、有潜力的优秀主持人,同时展现了辽宁省大学生在主持专业领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
作为承办单位,我校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将本届主持人大赛打造成一次辽宁高校大学生高水平播音主持竞赛盛会,为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助力添彩。
]]>我校副校长、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王东辉教授;网易辽宁CEO刘庆教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会副会长张伟教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促进会会长苗德志等百余位相关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王东辉教授
王东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我校坚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创办了由沈阳市社科联批准成立的沈阳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及创新研究中心,多年来围绕沈阳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传播与推广研究开展大量工作。今后我校将持续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彰显高校服务区域社会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网易辽宁CEO刘庆教授
随后,网易辽宁CEO、著名作家刘庆教授结合当下社会现状,提出文化与旅游发展将呈现全新发展趋势,我校举办沈阳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及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正是体现聚焦学术前沿,为社会文化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对所在学科领域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会副会长张伟教授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会副会长张伟教授以《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推动沈阳“数字蝶变”》为题,分析沈阳市文旅发展的现状,为沈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促进会会长苗德志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促进会会长、沈阳市政协委员苗德志结合沈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应确立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有效通过新媒体传承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建立非遗产业园,为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辽宁传媒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关四平教授
我校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关四平教授提出应对沈阳文化进行多元观照,从纵向、横向不同层面进行文化挖掘,并从物质文化中挖掘精神文化。
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院长、沈阳市广告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韶春教授
我校新闻学院院长、沈阳市广告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韶春教授以《沈阳历史文化遗产IP化传播与思考》为题,指出沈阳历史文化遗产IP化传播是打造城市名片的有效途径,创新提出“三新”“三力”理念策略。
辽宁传媒学院书法专业带头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海民教授
我校书法专业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海民教授针对书法篆刻与数字化有机融合问题展开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新方向。
辽宁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带头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谢军教授
我校摄影专业带头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谢军教授以《沈阳工业摄影数字化再现的研究与发展》为题,将沈阳工业文化通过数字技术再现。
辽宁传媒学院教务处处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英皓副教授
我校教务处处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英皓副教授结合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著立项“沈阳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对策”项目,提出高校应落实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数字技术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辽宁传媒学院评建处处长、辽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委会会员张迪副教授
我校评建处处长、辽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委会会员张迪副教授结合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著立项“沈阳地域文化符号体系构建与传播”项目,提出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更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辽宁传媒学院数媒学院院长、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石光副教授
我校数媒学院院长、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石光副教授首先从方针政策上梳理分析文化数字化研究工作的发展脉络,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最后分享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抱有热情、守住寂寞、注重积累,扎实做好每一项研究工作。
沈阳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视频会议合影
王东辉副校长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传媒类高校,我校时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紧跟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指导精神,与中华文化遗产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共进,共同助力沈阳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通过数字传播手段,让更多人领悟到沈阳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11月6日,由中国赛艇协会主办、沈阳市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激情开桨。赛事汇聚了134支来自全国高校、高水平俱乐部的参赛队,共同在“最美静水赛道”浑河竞争35个奖项。我校赛艇队凭借出色发挥,勇夺四金两银,包揽高校组全部冠军。
沈阳市体育局局长刘克斌(中)为男子八人单桨1000米冠军颁奖
女子八人单桨1000米冠军
男子四人双桨1000米冠军、亚军
女子四人双桨1000米冠军
女子四人双桨1000米亚军
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赛事,强手如林。我校赛艇队继去年出征荣获三银两铜后,士气更加高涨,在酷暑中坚持刻苦训练。今年再次与世界高水平赛艇强队激烈角逐,他们将汗水化为动力,发扬辽传精神,在赛场上敢于拼搏、奋楫争先,最终将冠军奖牌收入囊中,充分展现出我校赛艇队的实力和水平。
我校赛艇队取得辉煌战绩,再次激励辽传人奋勇向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全体辽传人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发扬“自强不息 务实严谨 高效创新 追求卓越”的辽传精神,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唱响辽传全面发展的激昂旋律!
会上,崔国生教授以《高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及其培养》为题,为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他分别从好教师的评价标准、好课的评价标准、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高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既诠释了成为优秀教师应具备理想信念的深刻涵义,又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提升能力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崔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发人深省,引起共鸣,为全校教师提升教学素质能力启迪了思想,指引了方向 。
会议举行了我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结业仪式。本次岗前培训活动学习平台层次高、培训覆盖面广、教师参与人数多、考试通过率高、反响热烈,已成为我校新教师培养培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教务处英皓处长总结汇报暑期新教师岗前培训情况。校长姜立,副校长宋喜仁、徐颖分别为培训教师代表颁发合格证书。
副校长宋吉鑫在总结讲话中介绍了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报告通过调查显示出的毕业生对我校满意度等一系列数据,高度评价我校的办学成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报告指出,我校“为辽宁省培养了较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文化、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提供了较多的人力支撑,较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
宋吉鑫副校长与全体教师分享“大学”感悟。他认为,大学有“五大”,即有大德、有大学问、有大师、有大楼、有大树,大学之所以称为“学府”,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精神特征。我校秉承“为国家培养人才 ?为行业输送精英”的办学使命和“志存高远 德能日进”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爱党爱国,具有自强不息、务实严谨、高效创新、追求卓越精神,较高文学艺术素养及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新时代应用型传媒艺术人才。
他表示,“麦可思”报告对辽传充分肯定令人振奋,也是我们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鞭策和鼓励。全体辽传人要坚守传统、秉持信念,全力以赴为我校发展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
]]>辽宁省教学成果奖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重要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取得教学成果的单位和个人,发挥教学成果的引领激励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省教育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励项目,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选工作历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为了切实做好本轮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我校较早启动了教学成果奖项目的培育工作,鼓励立项校级教学成果项目,给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激发了教师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取得教学成果的热情。本次获奖的项目也标志着学校在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效。随着本次教学成果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必将进一步引领带动我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六项教研活动 改善育人环境
1、优质课程展示
邀请不同学院优秀教师代表,通过“线上教学优秀典型案例展示”交流会,从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设计、互动平台使用等方面分享优秀线上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
2、唱响青蓝工程
充分调动已经构建“青蓝工程”新老教师对子,进一步发挥以“老”带“新”的积极作用。重点发挥特殊时期的关键作用,有效提升青年教师在线上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和水平。
3、遴选“线上金课”
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线上公开课,大力开展精品课程的选拔推介、交流展演活动。制定校级“线上金课”评选办法,加大对 “线上金课”的宣传、推广力度,明确了对金课教师的表彰和奖励,确定了“金课教师”评职晋级中的优先待遇,彰显了辽传 “课大于天”的教育原则。
4、社区化班主任
学校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及时确立了课业班主任制度,让专任教师与政治辅导员共同进入学生生活区,使成才教育与励志教育相向而行、并驾齐驱。政策的落实不为扩大教师管理队伍,只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5、拓展专业训练
发挥辽传的专业优势,开展书法大赛、战疫海报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提升专业自豪感,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6、强化实习实训
引进“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等教学软件,利用线上优势资源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应用型人才实践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发展
线上教学规范11条:
出台的一项规范就是“线上教学规范11条”。“11条”是在疫情背景下出台的,它要求线上教学要“规范界面、直面教学、标准导课、珍惜课堂、甄选案例、慎借视频、追求学术、原创课堂、去除方言、言辞严谨、为人师表”等。它进一步规范了线上教学的行为和展示内容,让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有了明确的遵循与规则。
我校由校长、书记共同参与的33人教学督导团,对全校正在开设的近600门线上课程,开展了全方位督导检查。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辽传人正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演绎着教书育人的最强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