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院召开应用型大学建设第四次研讨会

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下午,人文社科学院在志存楼125教室举行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第四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吕元主任主持,人文社科学院陆芳蕊主任、肖剑平主任及全体教师参加。人文社科学院关四平院长莅临会议,听取会议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开始,吕元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和议程。他指出,人文社科学院针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研讨已经进行了多次,今天的会议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会更加深入和聚焦,着眼点落在“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邀请各教研室的教师代表来谈体会,讲心得,以此来推动和促进各学科在实际课堂和考核中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来自英语教研室的杨芙蓉老师发表了题为“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本科课程建设”的讲话。她指出,通过参加夏校长关于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的会议和学习相关材料,她理解的应用型课程有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二是,课程要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第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要以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为标准,为未来的工作岗位服务。第二,掌握学习方法。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能够完成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或满足生活的需求。第三,掌握英语的学习技能。英语语言学习中,通常要掌握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会该门课程的学习技能。第四,侧重点不同。基础较好的班级以通过四级考试为主,在通过四级考试之后,可以调整为根据其专业来进行教学。第五,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校内课程设置。

接着,英语教研室的胡风丽老师以三大方面和三个结合来谈自己的思考。第一方面是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深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个观念,同时建议授课教师与所教课程的专业教师合作,参考各专业的项目包和培养方向,使教学有针对性。第二大方面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口语训练课程,采用四、六级口语考试形式,以自我介绍或陈述、同伴间对话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可模拟真实场景(机场、酒店、购物中心等)进行实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胡老师提到在去沈阳师范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该校所提供的线上辅导材料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书籍,译文,四六级题库,英语学习app等。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关于这一点,在夏敏校长的讲话中反复提到人才培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法进行推动。第三方面是优化考核方式,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现行的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评价所占比重相对较少,针对此点可逐步提高形成性评估所占比例,包括网络自主学习、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互动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还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试卷内容可以包括听力、写作、 口语等,达到考评内容能力化。最后,考评成果多元化,有试卷、小测验、口头汇报、演讲、音频、戏剧表演、PPT展示等多种表现形态。

之后,基础教研室的金明辉老师和邓大军老师也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和现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首先,金明辉老师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教材改革和分级教学。目前大学英语所用的教材偏研究型和学术型,在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实用性较低。面对当前的形式以及短时间内不能替换教材的情况,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可以降低教材难度,减少教材理论比重,增加专业英语知识,补充跨文化常识,专注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教学。金明辉老师提到的另外一点就是分级教学。具体操作是大一的学生可以着重进行四级考试知识的辅导和讲解,在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阶段提升过级率;大二的学生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或者使用跨文化交际教材,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文化差异。同时也可以增加专业用途的英语,包括进行产学研融合。如,动画英语,主播英语。其次,金明辉老师针对考核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考核。口语和听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涉猎较少,在去沈阳师范大学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在线听力平台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任务布置,过程追踪,练习评价等操作,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把听力平时的练习和训练作为考核形式之一。对于口语考核,可增加阶段性的考核内容,如即兴演讲等方式来提升口语的考核比重。另一方面,针对考核比例,根据目前的学生现状,我们可以采用成绩乘以系数的方式来制约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升课堂管理的力度和有效性。

邓大军老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大学语文课程,从课上教学、课下活动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其一,课上教学主要以结合专业特征为出发点。他从授课环节和授课内容出发,结合自己所教授的?长恨歌?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提到了经典的神话形象。在给动画专业上课时,他会向学生推荐该神话形象,旨在为其动画设计和形象开发提供参考。类似的还有?搜神记?、?太平广记?等名著,为学生进行脚本设计和人物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料和背景知识。其二,课下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论是上学期的“中文演讲大赛和诵读比赛”还是本学期即将要开始的“校庆30年诗朗诵大赛”,尤其是后者,都对学生的原创诗歌的写作能力、朗诵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脱稿的背诵能力都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和考核,符合应用型大学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最后就是考核方式。他建议使用实践性较强的考核方式来代替一张试卷的传统方式。如,采用PPT展示类进行期末考核,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

最后,来自于体育教研室的李可心和郭丹老师也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两方面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

李可心老师提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理解了应用型教育更多是关注学生后期就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理解和支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仍需要关注对人本身的培养以及对其人文素养的培育,保证人才培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很关注自己的课程分数和课程标准,良好的成绩会促进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针对考核方式这一项,李可心老师在本学期做出了改革,平时50分的成绩拆分为35分。基于OBE理念和TBL团队学习模式,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在期末均进行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向上精神,自我突破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把考核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前期的学习是重点,是促进团队成长的发力点,之后再进行考核。素质拓展课程的特点是基于OBE理念来设计课程,学生自己也可以设计考核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随后,郭丹老师针对考核方式的改革给出了详细的方案。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现状以及体育课学技能、学技术的教育目标,就目前3:2:5的考核比例,郭丹老师本着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的原则给出了一些改革建议。第一,加强学生课堂自主练习能力。第二,提升学生运动参与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见席或不参与运动的现象,郭丹老师通过反复设计教案和体育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第三,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每学期开学前郭丹老师都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有焦虑、抑郁倾向、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她引导学生来以正面、积极、和乐观的心态来进行体育锻炼和练习,达到排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的目的。第四,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育部专家多次提出要培养终身体育的概念。针对现在学生体育课只在大一或大一和大二才设置的情况可以向学生宣传终身体育的意识。她更以一个学生的实例来说明教师的鼓励、体育意识的宣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出勤+自我评价的考核。她教育学生体育课不应以最后的分数来衡量自己是否有进步和提高,而是要以身心健康、健全优秀的人格、运动能力、体测成绩和身体协调性等为衡量的标准,给自己以合理和科学的评价。综上所述,郭丹老师建议以上五点占50分作为平时成绩,最终的技术考核占50分,两方面相结合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

会议的最后,关院长首先引领全体教师重温了夏校长的讲话,对其中重点内容再一次做深入细致解读。

比如:他解读了夏校长讲话中提出的“全校上下达成五个共识”:即1.辽传不是研究型大学,也不是技能型高职院校,而是一所本科应用型大学;2.辽传培养的学生不是专注科研的研究型人才,也不是只会具体操作的蓝领技工式的技能型人才,而是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工程师、设计师、管理者; 3.辽传专业设置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盯行业发展趋势; 4.辽传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横向可迁移的适应能力,又有纵向能提升的专业能力。5.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坐等等不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只有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瞄准这个目标方向 ,一步一步、扎实推进,才可能实现。人文社科学院全体要以此为思想意识的引领,统一思想,稳扎稳打,凝练成果,落到实处。

再比如:关院长解读了“应用性大学”内涵部分,强调了“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重在‘应用’二字,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应用型是一个方向。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应用型是一条道路。道路就是要有奋斗目标,并且能看到实现目标的路径。”等一系列重点问题。

又比如:关院长还针对“社会需求导向”“横向迁移”“纵向提升”“公共基础课程”“通识选修课程”等若干与人文社科学院所涉学科课程关系密切的部分进行了重点解读。

关院长还就本次会议几位教师代表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指出各位教师的体会和观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英语和大学语文的老师注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师强调应用的连锁反应即带来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增强,达到了应用效益的增值。体育老师则侧重于考核方式的思考,具有改革精神和意义。大家的观点和建议都为形成我院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方案添砖加瓦,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本次会议的最后,关院长就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布置。他指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在4月份的工作主题是“交流研讨、成果总结”。我们今天的会议在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两方面已经在研讨和总结的路上。我们有了一定的新思维、新成果和新措施。4月份的活动内容是“应用型大学建设大讨论,提炼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将成果落实为具体改革措施、配套规章制度”。关院长鼓励大家继续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分享成果,形成措施,不断探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之路,最后按学校要求,形成《人文社科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学院建设方案》。

 

 

撰稿人:李晶

编辑:张明林? 曲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