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文学社”内涵诠释

人文学院成立了文学社,可喜可贺!经过磋商,拟定名称为“语丝文学社”,可谓寓意深远。为何以此定其名呢?有必要说明一二,以探讨其丰富内涵,玩味其独特美感,以明宗旨,以示隆重,以资鼓励,以为纪念!

? 一、词语索源:本自鲁迅先生。

当年,鲁迅先生曾主办一个文学期刊,名为《语丝》。鲁迅先生释之曰:“那名目的来源,听说,是有几个人,任意取一本书,将书任意翻开,用指头点下去,那被点到的字,便是名称。那时我不在场,不知道所用的是什么书,是一次便得了《语丝》的名,还是点了好几次,而曾将不像名称的废去。但要之,即此已可知这刊物本无所谓一定的目标,统一的战线;那十六个投稿者,意见态度也各不相同。”其创刊宣言称它是一个同人刊物,只是为思想倾向和文学态度比较相近的同人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鲁迅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还写道:“这刊物也在不意中显了一种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由此可见,《语丝》发扬的是“五四”运动所留下来的求自由、反封建的文化精神。

? 二、文学渊源追溯至汤显祖。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惊梦》一出里,写下作为其文彩派典型代表的诗情画意的名句:“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里的“雨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赐予人间的如丝细雨飘洒而下的柔美画面,使读者文心陶醉,慧眼迷离,美不胜收,爱不释手。由此联想开去,以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由“雨丝”跳到“语丝”,水到渠成,自然熨(yù)贴;意义相连,互文见义;形象生动,蕴含生机:似乎语言出乎人之喉咙,文字流于作者笔端,犹如雨滴来自天上,由点连接成线,滋润万物生长,地球因此生生不息,繁衍无穷无尽;文学创作与思想传递,由字到词成篇,汇集成书山学海,国家才人辈出,人类发展向前。

? 三、字义内涵:创作评论兼有。

从“语丝”二字的表面意思来说,语,就是语言,在此代表着汉语言文学专业,或曰代表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丝,是蚕吐出的像线的蚕丝,比喻细微的事物,可以喻指文学社同仁写出的只言片语,短文小诗。从写作范畴来说,可以是文学创作: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均可收入我们的视野,表现于作者的笔端;也可以是文学评论,包括鉴赏名作、分析作品人文内涵、思想价值,解读作品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审美价值等等。《说文解字》释之为:“语,论也。”这就是从分析评价的角度说的。从深层内涵和追求目标而言,大家所说和所写之“语”,并非如闲谈聊天般的信马由缰,任性而为,而是要深思熟虑,切磋琢磨,反复推敲,有真情实感,有思想火花,有独到见解。从这个角度说,“语丝”也象征着精致而有价值的语言和论说。正如蚕丝一样,自古以来,蚕丝衣饰都是名贵的物品:有晶莹剔透的闪光亮点,有轻薄柔润的审美感觉,有高雅的贵族气质,有精致的文化品格。这正如孔子所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四、象征意义:柔润中寓坚韧。

由汤显祖的“雨丝”到人文学院中文系文学社的“语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从意境层面说,雨丝的意象,湿润柔滑,连绵不断,濛濛水雾,清凉如玉,滋养万物,生机勃勃,珠帘雨网,漫天彻地;语丝的意象,丝丝细语,轻柔温润,如沐春风,如赏秋雨,达意于无形当中,寓情于文字之内,正所谓润物细无声也。充满诗情画意,给人唯美感觉,体现出我们文学院的人文气质、风格和特点。由“丝”的意象,也可以联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名句所创造的意境:作为文学爱好者、评论者和创作者,也要有这种情感专注精神,全身心投入,活到老,学到老,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至死方休,立言不朽。由“丝”的意象,还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从古至今,我们通过丝绸与外界交流沟通,相互了解,互相交流,让世界认识我们。这也是我们文学社的初衷,通过思想、语言开展交流,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可见“丝”的意象具有无限的时空张力,意境宏远,不可限量。因此联系开去,展望未来,我们的“语丝文学社”或可出现如鲁迅那样的文学家,如陈寅恪那样的大学者,如季羡林那样的文化大师、如李泽厚那样的美学家……。“丝”的意象,表面看起来柔软纤细,实质上坚韧结实,滴水穿石靠的就是:始终专注于一点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希望我们中文系的“语丝文学社”发扬这种文化精神,无畏困难与挫折,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必能有所成就,以不负此生,无愧于时代!

 

 

 

作者:关四平

编辑:李佳颀 张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