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 彰显丝路精神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七月,是一个艳阳似火的月份!七月的大地,有一种旗帜在招展;七月的天空,有一种热情在涌动。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七月正值暑期来临,是及时充电,认真备课的好时机;七月也是总结经验,汲取力量,制定新目标新计划的好时节。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个专题: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所涵盖在四篇文章《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2018年1月22日)》,《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7月10日)》,《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2018年8月27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26日)》,笔者对“一带一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细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很强的共鸣和感触。大到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小到一个单位和一个学期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就是通过坦诚对话、深入沟通进行平等交流,不断深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以和平促进合作、以合作推动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合作是手段、是方法,和平是保障、是前提;和平孕育希望、创造和谐,合作产生效益、升华友谊。开放包容,就是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是丝绸之路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包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涵养。任何一种封闭保守排外的机制,都不会具有生命力,都将被历史潮流所淹没。互学互鉴,就是在尊重文明多样性、道路多样化和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这些都是丝绸之路推动互学互鉴的例证。互利共赢,就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互惠合作,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共同谋划利益和福祉,进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笔者明白“一带一路”能助力繁荣,推动发展,促进交通建设,助力经济腾飞,加深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人文学院:郭鹏

202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