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课程教学,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是一种好模式。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传媒艺术人才,继承高职时期开展项目教学经验做法,在本科各专业中全面开展项目教学包建设,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教学包的含义与目的
项目教学包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的岗位及面向的工作任务,提出的伦理、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优化选择并建设一组课程,完成一个生产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而建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或载体。每个项目教学包都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成一件产品,经过系列项目教学包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知识、能力、素质由低向高,由浅入深得到全面提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教学包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以完成一个工作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为逻辑主线,解构了以单一学科知识为逻辑主线,弥补了以单一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不足,建构了从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出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通识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做事,且做成事。
三、项目教学包的设置
1、项目来源于产品生产的工作任务且符合生产规律要求。典型的项目设置最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由产品转化为岗位工作任务,再由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如果没有真实的工作任务,模拟的项目也可),由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生产项目的选择,各专业要按产品的生产任务环节或流程选取与本专业最核心、最重要、相对独立的主要工作环节,确定为教学项目,组建项目课程,建成项目教学包,开展项目课程教学。要遵循生产规律,依据产品的生产任务环节或流程,从前向后依次展开;项目的确定要依据生产产品的工作任务流程的划分而获得,工作任务的划分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适于1个学期的学习。一个项目要覆盖生产任务一个环节的要求,保证一部分生产任务的完成。
2、项目的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相衔接且符合教学规律。各专业要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确定项目包教学。设计的项目包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要涵盖必须包含理论和实践同时存在的工作任务,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项目包的安排要符合生产规律,保证生产任务的实现;又要符合教育教学、学生认知与能力提高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科学设计系列项目教学包。项目教学包一般安排在第3、4、5、6学期各一个,共4个,特殊情况依专业实际可适当增设或减少。4个项目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有机联系,相互支撑,发挥整体作用。
4、制定项目教学标准。工作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的标准,要从行业需要出发,按专业标准规定提出,并将其转化为项目教学标准(即由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再依据项目教学标准安排伦理、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等教学内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要制定不同的项目标准。要合理安排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依据项目要完成一个工作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选择理论知识,确定要达到的实践技能目标,由选定的理论知识安排学科教学内容,由选定的实践技能目标安排职业技能训练内容。
5、项目教学包的课程设置。系列项目教学包的课程要满足职业岗位要求,涵盖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主要部分。要优化各门课程内容的选取;注意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教授的先后顺序;要符合生产规律和知识传授与学生认知及能力训练规律。注意各门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配合、支撑,不缺失,不重复交叉,做到既科学又有序。
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10余门核心课程都要包括在系列项目教学包之内,20余们的学位课程也要尽量安排其中。
四、项目教学包的主要内容与标准
1、适合的年级、专业。
2、名称。10个字以内。项目名称与实现的生产产品、服务产品、策划或设计方案应一致。
3、教学目标。各专业每个项目都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4个项目教学包教学目标综合起来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部分。
4、项目教学产品的标准(规范)。项目教学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要做出具体的标准(规范),依此标准(规范),制订课程大纲。各门课程大纲制订要相互衔接、支撑,互相配合,为实现项目教学目标服务,考核评价也依此标准(规范)进行。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具体的教学标准,也是行业和专业标准,也是教学的评价标准。
根据我校各专业实际,按文案策划、决策、新媒体、影音制品、生产产品、设计等六类分别制订项目教学标准(规范)。有的是真实的生产产品,有的是模拟生产产品,有的是教学产品,(见附件一)。
5、课程设置。每个项目教学包设置1门项目核心课,1~3门项目辅助课。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某一门课程内部的知识从前向后要依次递进;技能要由浅入深;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与工作要相互融合,相互支撑。项目核心课程一般应以理论课为主。每门课程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6、面向的就业岗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岗位相衔接。
7、实现的培养规格。伦理、知识、能力、素质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内容相一致。
附表一
ⅹⅹⅹ专业项目教学包课程设置表
开设学期 |
项目名称 |
对应岗位 |
项目核心课程 |
项目辅助课程1 |
项目辅助课程2 |
项目辅助课程3 |
||||||||
名称 |
主要目标 |
主要内容 |
名称 |
主要目标 |
主要内容 |
名称 |
主要目标 |
主要内容 |
名称 |
主要目标 |
主要内容 |
|||
|
|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
|
伦理:知识:能力:素质: |
8、考核。项目教学的考核包括单门课程的考核和各门课程组合后按项目目标的考核,即每个项目教学都要确定明确的单门课程目标的考核办法和项目目标的考核办法;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考试,学期末内容不少于90分钟, 要体现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实践考核,学期末都要有产品实物或模拟产品等。每门课程都要有独立的月作业、期末作业、期末考试。
五、项目教学包的实施
1、实行项目教学包负责人制度。项目核心课程负责人作为该项目建设与实施的负责人(兼),组成项目教学组,进行项目教学包的开发建设与实施。项目负责人在专业带头人的组织下工作,接受系主任、专业带头人的业务指导与工作领导。
2、各门课程要有序展开。按第3、4、5、6学期每学期实施一个项目教学包;每学期的项目教学包各门课程同时开设,以项目核心课为主线展开教学。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期末教学暨生产项目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
3、科学设计教学时间。每学期按16周教学、1周社会专业实践、1周复习、1周作业答辩、1周考试,做出20周教学进程表。各周进程表要科学安排,遵循学科专业、职业生产、学生认知与实践技能训练规律。
4、合理设计教学进程。以形成的最终产品(产品、服务、策划或设计方案)作为项目目标,分解成16个子目标(即每周教学目标),按1~16教学周进程进行任务分解,确定每周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制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详见课程教学大纲有关规定)。
第一教学周教学内容安排表
周次 |
项目课程 |
课程教学目标 |
对应的培养规格 |
|||
伦理 |
知识 |
能力 |
素质 |
|||
第一周 |
项目核心课 |
|
|
|
|
|
项目辅助课1 |
|
|
|
|
|
|
项目辅助课2 |
|
|
|
|
|
|
项目辅助课3 |
|
|
|
|
|
(注:表中空格内填写对应的主要内容)
依此类推……。在此基础上按周编制每门课程教案。
六、项目教学包的评价
1、评价原则
符合设定的职业岗位;符合岗位伦理、知识、能力、素质规定;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规律;完成设计的项目生产任务。
项目相对独立完整,大小适合;项目之间相互联系、支撑,先后顺序合理;项目内课程之间联系密切,相互支撑;项目课程内容选取与安排科学合理;项目课程实施合理有序;学生学习效果便于评价等。
2、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评价内容 |
评价结果 |
备注 |
项目设置 |
1、符合面向岗位的程度 |
A□、B□、C□、D□ |
|
2、符合人才培养规格程度 |
A□、B□、C□、D□ |
|
|
3、符合生产工艺流程顺序程度 |
A□、B□、C□、D□ |
|
|
4、大小合适,一个学期可以完成 |
A□、B□、C□、D□ |
|
|
课程设置 |
1、符合项目教学目标 |
A□、B□、C□、D□ |
|
2、符合生产标准规定 |
A□、B□、C□、D□ |
|
|
3、各门课程相互联系密切 |
A□、B□、C□、D□ |
|
|
4、各门课程内容选择合理 |
A□、B□、C□、D□ |
|
|
项目实施 |
1、符合产品生产规律程度 |
A□、B□、C□、D□ |
|
2、符合教学规律程度 |
A□、B□、C□、D□ |
|
|
3、符合学生认知与能力训练程度 |
A□、B□、C□、D□ |
|
|
4、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完成 |
A□、B□、C□、D□ |
|
|
项目保障 |
1、教师配备合理 |
A□、B□、C□、D□ |
|
2、教学条件配备有保障 |
A□、B□、C□、D□ |
|
|
3、教学时间安排合理 |
A□、B□、C□、D□ |
|
|
4、教学空间利用合理 |
A□、B□、C□、D□ |
|
|
实施效果 |
1、产品符合商品要求程度 |
A□、B□、C□、D□ |
|
2、学生理论考核结果 |
A□、B□、C□、D□ |
|
|
3、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程度 |
A□、B□、C□、D□ |
|
|
4、体现专业特色 |
A□、B□、C□、D□ |
|
|
评价结果 |
_A_B_C _D |
|
(备注: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
]]>一、教学日历
1.每学期独立设课的全部课程均应编写教学日历。
2.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校历、课程表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统筹编写教学日历,并确保在课程表规定的教学起止周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任务。
3.日历中学时分配项理论学时之和应与表头理论学时保持一致;实践学时之和应与表头实践学时保持一致,总计学时等于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之和;
4.涉及法定节假日,教学内容栏应填写放假字样;并在对应的理论、实际学时栏里填写0;
5.第二至八学期因节假日导致的实际上课周数不满16周的,按实际发生填写。未完成课程内容可在17周复习周完成,并填写对应理论、实践学时;
6.第一学期因军训原因,上课周数须按照实际教学安排周数填写。
二、教学日志
第一至八学期教学日志考勤均应按照实际考勤填写,且日期时间应与教案相一致。
三、教案
1.教案首页课程学时数应与教学日历总计学时数相一致;教案首页课程学时数应与教案内容学时数之和相一致;课程学分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
2.教案内容页填写周次、上课时间应与教学日历中实际授课周次及上课时间相一致;(注:调整后备注列为实际授课周次及上课时间)
3.教案内容页教学过程各阶段时间安排之和应与当次课学时数相一致;
4.原则上各学期课程按照实际教学安排编写教案,第一学期应不少于14周,第二至八学期应不少于16周;
5.教案内容要完整规范,排版有序。
附件:
]]>一、教案的基本特点
教案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其思路的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所支配。要求简洁明了,篇幅较短。
教案具有时效性,原则上应一专业一案、一学期一案,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时数、教学要求等不同,教学组织实施也不同;还应一项目一案、一课一案,教学实施很具体,要保证质量,就必须体现计划性、针对性,每一次课都应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避免教师上课的随意性。
教案编写的主要依据是所授课班级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项目教学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的主要教学目标、课程主要内容。内容上,详略不拘,形式多样。但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方案和教学内容方案两大部分。教学组织形式方案即教学过程如何实施的具体安排,包括课程导入(与专业生产实际、日常生活、课程叙述内容等联系,主要引导、启发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兴趣,进而明确学习目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参考资料、教学反思等(教学反思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包括课后对本次教学的一个综合评价: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反馈意见以及改进措施等)。教学内容方案,即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其授课安排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掌握、熟悉、了解等内容。
二、教案的基本内容
1.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年级、专业、授课教师等;
2.教案首页:为教授本门课程实施方案的整体设计;
3.教案内容:
教案内容要系统完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专业新进展;照顾到前后课之间的衔接,所授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无错别字及教学内容前后矛盾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
(2)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包括导入设计、讲课主要内容等;
(3)教学反思等。
三、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与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编写规范的教案,一般以一次课(即一个教学单元2-4学时)或按周(项目教学课)为单位编写。
2.教师编写教案要使用学校统一编制的模板。教案中的教学反思必须手写。教案要求每学期更换,每年可在原来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进展内容不断修订、完善。
3.教师在授课前要将教案交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阅批。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要认真审阅教案,提出指导意见。不合格教案必须重新修改,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授课。
4.每学期正式上课前,教师应提交各门课程至少四周的教案给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检查,教师上课时必须携带教案。
5.各二级学院要定期普查教师教案,教务处和督导处将随时抽查,并将教案列为教学质量检查内容、教师评价的重点,对没有教案或教案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6.教案书写部分要字迹工整、清晰,文字正确(不允许用自编符号、自编简体字代替文字)。
7. 在确保教案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形成具有个性化、特色明显的教案,在备课中发挥自己的特色和创造能力。
(二)教案编写的基本规范
1.教案首页编写基本规范
(1)“课程类别”应根据课程实际从“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项中选择填写;
(2)“教学目标”、“课程重点、难点”、“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
(3)“课程教学要求”是指授课教师对学生修读本课程提出的具体标准要求,如特殊学习工具的准备、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的安排等。
(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案中应体现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及手段等。
(5)“教案分析总结”应在课程结束后填写,主要分析本课程教案所具有的特色、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教案内容编写规范
(1)教案内容页按以下原则编写:每周授课为2-4学时的课程,要求按周完成教案,如课程周内需两次完成,在教案内容页时间位置分别注明两次上课时间即可,如:6月6日1-2节,6月8日3-4节;每周授课为8学时及以上的课程,要求以4学时为单元完成1次教案,例如:周学时为8的课程,每周需要完成2次教案,周次按实际填写;
(1)“周次”指本次教学所在的教学周,如“第1周”、“第2周”等,以此类推;“时间”中的“第~节”按实际授课时间填写,如“第1~2节”、“第1~4节”等;
(2)“章节名称”指的是本次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教学大纲的哪一部分,如“第一章 ⅹⅹⅹ 第一节 ⅹⅹⅹ”;
(3)“教学目标”、“实践目标”指的是当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或实践目标;
(4)“教学要求”指的是授课教师就本次教学对学生修读提出的具体标准要求或安排;
(5)“教学重点、难点”指的是本次课程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应保持与课程教学大纲相关内容一致;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
(7)“教学反思”主要包括课后对本次教案实施结果的一个综合评价,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反馈意见以及改进措施等。
附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教学大纲是课程(或教学环节)实施时应遵循的教学指导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本门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课程目的与任务、学时分配、课程内容选取原则、教学内容与目标、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等方面的内容,使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实现统一。
第二条??凡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单独制定大纲),包括理论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均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没有教学大纲的课程(或教学环节),不得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条??教学大纲制定工作在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指导,各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教学大纲的制定应根据相对应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若有修订,教学大纲必须随之修订。
第五条??教学大纲经二级学院审批确定,教务处备案。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以及教学改革需要适时对相关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教务处不定期对各专业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的教师,将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二级学院连带责任。
第二章 ?教学大纲制定的基本原则
第七条??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原则。贯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职业能力素质相统一的思想,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统领大纲、大纲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充分论证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明确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地位和作用,进而科学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认真研究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分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课程思政融入各门课程。
第八条??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融品德修养、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教育于一体。要注重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支撑,建立和完善系统、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产教融合定制式培养,持续推进项目教学、“展赛演播”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
第九条??不断改革创新的原则。要引进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建立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课程内容标准与职业标准衔接。把制定教学大纲作为建设课程的起点和前提条件,使教学大纲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注重把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行业与职业新规程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教学改革成果固化到教学大纲中。要注重发掘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实训室(实训基地)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将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与评价。
第十条??突出应用型特色的原则。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以职业岗位流程和文化传媒产业特点为依据划分课程,组织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考核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已建设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益,体现专业培养特色。
第十一条??符合规范性的原则。教学大纲的体例、格式及内容应严格按学校规定的模板编写。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信息规范、完整;结构层次清晰;文字表述严谨、简明扼要;名词术语、图表、计量单位规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指导性和操作性强。
第三章 ?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第十二条??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的与任务;先修与后续课程;单元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选取原则;教学内容与目标;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主要参考资料等。
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学分、适用专业。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有关内容一致。
2.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需回答“是什么课程”。课程任务是指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品德态度、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如: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公共道德规范、职业伦理规范;记住哪些术语、定义、过程等;学会哪些专业技能,提高什么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可能从哪些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更善于开展哪些活动等。
4.单元学时分配表:包括教学单元,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教学单元须以“章/单元”为单位;
5.课程内容选取原则:要“两个要求,两个实际”,即:①国家规定要求;②专业岗位要求;③学业实际;④校内外条件实际;应说明本大纲编制的依据;修学该课程的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6.教学内容与目标:须以“章/单元”为单位,分章(节)介绍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对含有上机或实训教学的课程,须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应“章/单元”中,明确实训(上机)项目名称、学时、实训类型、实训内容、实训目的及学时安排等,以确保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效融通。
独立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应以实习(实训)为基本单元,说明每一实习(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校内开展的实习(实训)应注明基础性、综合性及设计性等不同层次。校外开展的各类实习应注明实习方式、进程计划安排等。
7.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列出本课程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并拟定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等所占比例等,使学生预先明确。鼓励引进社会行业企业参与考核评价。
8.主要参考资料:教学大纲中应列出使用的主要参考教学参考资料名录。要选用与本专业、本课程相一致的教学参考资料。要尽量选用获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以及有特色的教材。鼓励围绕教学改革自编高水平教材及讲义。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网络学习资源、相关学术刊物等。要注意引进社会行业企业教学资源。鼓励引进网络与在线资源的开发应用。
第十三条??为规范化管理,需依据学校统一模板制定相应教学大纲,具体见附录。
第十四条??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对参考格式进行适当微调,但要保持基本思想与框架一致,并保证本学院教学大纲格式的规范统一。
第四章 ?教学大纲制定的有关要求
第十五条??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注意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上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意见,上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若有统一教学大纲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须遵照统一教学大纲执行,但可制定细化办法。鼓励聘请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大纲制定工作。
第十六条??教学大纲原则上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制定,除做好本学院所属专业教学大纲制定工作外,还要做好面向其他学院专业开设教学大纲的制定,并要在教学大纲中注明面向的专业。
第十七条??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指课名、学时、学分完全相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信息基本一致的基础上,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基本要求,分别制定教学大纲。
第十八条??同一门课程面向同类专业的不同授课对象(本、专科或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开设时,分别制定教学大纲。
第十九条??覆盖面较宽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制定时,须考虑到不同专业的需求,在制定过程中,要征询相关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非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课内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应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大纲中,保持教学内容的统一完整。但须明确体现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学分、学时及教学要求,原则上课内实训学时应为2学时或2的整数倍学时。
第二十一条??独立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制定教学大纲时,要注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训项目;开发专业技能训练或科研创作训练项目。
第二十二条??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是各二级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各二级学院应成立教学大纲编制工作组,认真开展教学大纲编写。每门教学大纲至少要有2位教师参与编写。各二级学院制定的教学大纲,要经本学院组织的教师集体审定,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行业专家参加制定,经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十三条??跨学院开设的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要有课程所属专业的教师参与,所编写的教学大纲由双方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返回课程所属专业的学院,由其统一汇总。
第二十四条??教学大纲按专业汇编,以公共课、专业课的顺序排列。同时,要按必修课在前,选修课在后;核心(主干)课程在前,其他课程在后;理论课程在前,实践课程在后的顺序编排目录。各二级学院将各专业教学大纲汇总后,交教务处统一印制成册。
第二十五条??教学大纲杜绝从网络直接下载或参照某一版本教材编写。要注意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区别,教学大纲应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具有相对稳定性与独立性,不管选用何种教材都应服从于大纲。
第二十六条??各二级学院要在制定实习(实训)等教学大纲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实习(实训)等课程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第五章 ?教学大纲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各二级学院向教师下达教学任务时,应同时书面下达或说明教学大纲的使用要求。教师应在上课前熟悉和掌握所授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十八条??各二级学院要有计划地组织任课教师学习、研究教学大纲;通过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随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任课教师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教学大纲的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毕业论文(设计)、创作有关要求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一、指导思想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我校每年录取的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逐步递进,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学生学习整体提升的目标。
二、分层的原则
(一)分类指导: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分为A+、A级和B级三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
(二)稳步推进:稳妥分配各类班型,试行阶段,在三类班级统一教材的前提下,分步实施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师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评价。
(三)学生自愿和学校调剂相结合原则:对于A+、A级和B级三类班级的人员分配,在依据高考英语成绩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同时学校进行相应调剂保证学生人数和班型规模在合理范围内。
三、层次设置
根据2020级本科学生入学的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的英语水平从高到低划分为A+、A级、B级三类层次,在各学院内部划分层级。
1.A+班:针对高考英语成绩105分以上的学生设置,在全校2020级新生中选拔35-40人。
2.A级班:针对高考英语成绩70-104分的学生设置。
3.B级班:针对高考英语成绩69分以下的学生设置。
四、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A+班:以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和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大赛获奖为目标。
2.A级班:以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同学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为目标。
3.B级班:以通过英语A、B级考试,部分同学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为目标。
(二)具体目标
使本科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毕业时的英语能力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见附表)
具体内容 |
更高要求 (A+班目标) |
较高要求 (A级班目标) |
一般要求 (B级班目标) |
听力 理解 |
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
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
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
口语 表达 |
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
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
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
阅读 理解 |
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文献。 |
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
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
书面 表达 |
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
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
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
翻译 |
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
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
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
词汇量 |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
五、教学策略
(一)大纲与教案
A+班、A级班、B级班的大纲和教案有所区分,A+班、A级班要体现出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按四级水平,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B级班则侧重于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低于四级水平,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或听、说、读、写、译能力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A+班和A级班的教学重点为四、六级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为主,难点为帮助学生解决四、六级考试中遇到的具体考题为主。
B级班的教学重点为A、B级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为主,难点为帮助学生解决在口语表达、理解课文时遇到的语音、语法知识为主。
(三)推动教学改革
坚持有教无类原则,制定好教学实施方案;定期组织教学方法研讨,不断总结经验,抓典型,持续改进。
(四)教材选择
A+班、A级班、B级班试行阶段均使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2、3、4册第四版及配套的参考书。但A级班和B级班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分别体现出两类班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六、教学管理
三类层次的教学班实行动态管理,允许学生进行二级学院内部的学习层次的微调。每学期结束,经本人申请、学校教务处批准,成绩优秀者可升入高一层次班,不及格可降到低一层次班。
1.学生考勤管理:由于英语分层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考勤管理分两个层面。第一,二级学院学工负责人负责对本院学生进行课后的督促和管理;英语教师担任任课班级的班导师,负起课堂管理的主体责任。第二,在不同层级的班级中,选出对应的班级干部和课代表,辅助任课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勤工作。
2.教师分层管理:不同层级的授课方法,大纲、教案和考试卷子要体现出区别。组织授课教师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分享总结教学经验和体会,选出好的教师典型和有益经验推广。
七、操作流程:
1.每年新生录取后,人文社科学院根据教务处提供的考生高考英语成绩,在各二级学院内部进行预分班。
2.新生军训期间,最终确定A+班、A级班和B级班人选。
3.新生正式上课后,即按照分级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教学。
八、本方案从2020级本科生开始试行。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辽宁传媒学院
2020年6月1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 培养方案是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由我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三条 培养方案是我校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制订(修订)原则
第四条 坚持科学性和统筹性原则。培养方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解决好学校、学院、专业三级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支撑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行业企业标准的符合度,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统筹性指导。
第五条 坚持系统性和对接性原则。培养方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多维课堂、管理制度等八个方面进行系统修订,坚持以OBE理念引领专业持续改进,注重融入教学改革成果,符合国家专业目录、专业质量标准和各类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
第六条 坚持一致性和持续性原则。培养方案应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一致,并协调发展,为学生发展打好宽厚基础。充分认识到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适时进行完善和补充,应体现学科知识前沿和时代特征。
第七条 特色化和个性化原则。培养方案应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特色人才。科学设置不同专业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要求。
第八条 实践性和实效性原则。进一步推进实践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合理优化课程结构、科学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课程修读的针对性与满意度。
第九条 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标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素质学分、毕业合格标准及学位要求、学制与学位、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构成表、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专业推荐经典阅读书目及期刊目录、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图等。
第三章 制订(修订)程序
第十条 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是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二级学院院长具体负责。须经过以下程序:
1.二级学院在充分调研、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各专业学分标准(特设、新增等无专业国家标准的参考相近专业标准)、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级学院于每年6月中旬前完成制订(修订)工作。
2.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发展规划等,组织相关校内外专家和业界人士对二级学院制订(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答辩审议、论证、修改,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后由教务处组织二级学院实施。
3.人才培养方案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每四年修订一次教学目标和核心能力,每两年修订一次课程规划、持续改进课程规划,开展一次就业市场调查(政府、企业、行业、高管),每年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校友、应届毕业生、用户、教师、家长),召开一次座谈会(师生、家长、行业、企业),培养方案课程更新率不低于3%。新获批专业要进行专业调研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再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持续改进课程打下基础。
4.培养方案确定后,二级学院组织教师制订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并完善各类教学资料。
5.各专业培养方案应在学生入学时向师生公布和解读,以便让师生了解标准学制下的教学安排和要求。
第四章 实施与执行
第十一条 经学校批准同意执行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和二级学院负责组织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拒绝执行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
第十二条 二级学院按学校有关规定在学校教务系统中完成培养方案的录入工作。在每学期第八周前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认真核对并落实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排课等工作。新生教学计划的录入、核对工作要在春季学期的第十八、十九周完成。放假前要完成排、配课最终调整,以保证下学期顺利开课。教务管理系统中增加新课的同时必须提交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工作的,按照教学事故处理。
第十三条 二级学院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每一门课程的教师、教学大纲、教材,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并以此进行教学管理。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教案、填报教学日历,经二级学院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课程结束后,二级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任课教师认真进行成绩评定和试卷分析,并按时做好教学材料的上报和归档工作。
第十五条 在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教务处、督导处、评建处、就业创业服务处、二级学院等部门通过师生座谈、教学反馈、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领导听课、教学督导等方式,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第五章 异动处理
第十六条 在执行过程中,对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改培养方案的,须经过以下程序:
1.对已经批准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更改其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增设、减少、更换课程(含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均属异动。须经专业组织论证后,提交由所在学院院长同意的《辽宁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申请表》(一式两份),报教务处审核,分管副校长批准后方可执行。凡未经审核批准的,一律不予认可。若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毕业条件及学位做出调整的,须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执行。
2.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申请时间一般应在报送下学期“教学计划”前提出,未经审核批准的调整,均按教学事故处理。
3.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申请审核批准后,由教务处、二级学院备案存档。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相关管理办法自行废止。
第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本、专科各专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辽宁传媒学院
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