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以辽宁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为主要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教兴才为己任,贯穿“产学研用”教学融合体系,搭建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立德的实践教学平台。把优秀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辽宁传媒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创新创业协会
2022年7月21日
]]>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
促进高校毕业生
留连来连就业创业
近日
大连市在全面梳理
现行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基础上
新推出
政策措施共三十条
具体内容如下:
一、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一)实施高校毕业生“万岗计划”
实施“优师千岗计划”,面向全国择业期内优秀毕业生组织教师招聘;实施“社区工作者千岗计划”,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定向招录社区工作者。由商务、国资、金融、卫生健康、工信等部门分别组织实施本系统高校毕业生“千岗计划”。2022年,实现全市高校毕业生“万岗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对参加“三支一扶”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支教、支农和帮扶乡村振兴的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生活补贴。各区市县(先导区)事业单位招录时,可拿出一定比例岗位面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定向招录,可按有关规定提前转正定级。依托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所属部门、直属单位及所属街道(乡镇)、社区(村),每年开发500个岗位,供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参加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参照当地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给予相应生活补贴,服务期限为2年。符合困难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不受基层服务岗位集中招录限制,在各地区向市人社部门备案后,采取考核方式录用。各区市县(先导区)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者招录时,拿出一定比例岗位面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基层服务岗位人员定向招录。
(三)支持高校毕业生单位就业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倡导每个小微企业吸纳1名高校毕业生。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按规定招用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最长给予12个月的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
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最低缴费基数计算的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6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0个月。实现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五)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就业
承担国家、省级、市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相关工作。吸纳科研助理参照本单位同级同类岗位确定薪酬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六)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根据毕业生留连就业情况,对各部属、省属及以下在连高校应届毕业生留连就业率分别达到15%、20%后,每超出1人按2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在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经费资助;对各部属、省属及以下在连高校应届毕业生留连就业率分别达到30%、40%后,每超出1人按4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在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经费资助。高校获得的资助经费中的50%可按有关规定用于相关人员的就业指导补助。本项补助暂定执行5年。
二、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七)扩大青年就业见习规模
鼓励各类企业申报见习基地,按规定给予见习基地见习补贴,鼓励吸纳毕业生多、留用率高的见习基地申报省级、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引导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未被见习基地留用的人员,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习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研究的,视同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起算。
(八)支持开发院校类见习岗位
鼓励高校开发院校类见习岗位,高校吸纳毕业学年大学生参加院校类见习,按规定给予见习补贴。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促进见习期满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九)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符合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专业转换培训及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机构每月不低于1500元的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需要学历学位证书作为报考条件的,允许先参加考试评定,通过考试评定的,待取得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后再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十)组织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培训机构开展的创业培训,按照创业引导培训不低于500元/人、创业指导培训不低于2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贴。
(十一)鼓励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
对职业院校选送本校教师、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一类大赛并获得前六名的,分别一次性给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成长奖励5万元、10万元。职业院校、国资、人社、教育部门要为获奖学生推荐我市的优质企业,促进其留连就业。
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十二)支持在校大学生创办经营实体
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初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租用场地创办的经营实体,按8000元/年的标准,给予2年创业场地补贴。已享受此项补贴的大学生毕业后,补贴年限未满的,可继续享受至期满。
(十三)提供吸纳就业社保补贴
对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初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创办的经营实体,正常经营1年以上且带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人以上就业的,按其为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3年、每年最多10万元的吸纳就业社保补贴。
(十四)资助创业大赛获奖团队
对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5年内参加市级以上党政部门举办承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并于1年内在我市完成商事登记的创业团队给予一次性资金资助。其中,国家级大赛获奖的给予20万元资助,省级大赛获奖的给予10万元资助,市级大赛获奖的给予5万元资助。
(十五)鼓励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
对创业带头人创办的经营实体,5年内(以工商登记注册日期为准)新吸纳(与之首次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登记失业人员的,按其为招用登记失业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自缴纳社会保险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补贴(不含个人应缴纳的部分)。每年新吸纳登记失业人员10人(含)以上的,或每年新吸纳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人员5人(含)以上的企业,享受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十六)提供毕业生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
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和网络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个人最高可贷款2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可贷款300万元。
(十七)提高毕业生创业场租补贴标准
对租用场地初次创业(指首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经营实体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按照实际租赁期限给予8000元/年的创业场地补贴。其中,符合困难条件和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及符合条件的残疾高校毕业生按10000元/年标准给予补助。上述补贴可按月折算,补贴期限不超过24个月。
(十八)支持孵化器、科技园建设
对新获批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给予补贴(国家级100万元、省级50万元);对新获批备案众创空间给予补贴(国家级50万元、省级25万元);每年考评为优秀和良好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补贴60万元、30万元;每年考评为优秀和良好的市级备案众创空间分别补贴30万元、15万元。
(十九)打造优质创业孵化平台
对认定为市A级、AA级、AAA级的创业孵化平台,每年分别给予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补贴,最长3年。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四、完善毕业生生活保障
(二十)优化高校毕业生住(购)房补贴
符合我市住房补贴申请条件的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500元、1500元、1000元住房补贴,保障期3年,按季度发放。上述人员在毕业后5年内,在我市购买普通商品房的,除继续按规定发放剩余住房补贴外,在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时,再一次性给予购房人10000元补贴(仅限一次)。市县两级财政按75%、25%比例分担,市财政先行垫付,年底通过市县两级财政结算解决,增支资金通过人才资金统筹安排。
(二十一)提供新毕业大学生优惠住房
通过在普通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的形式,以低于市场销售价格,不定期面向具有本市户籍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无房群体销售普通商品住房。
(二十二)减免毕业生租住人才公寓租金
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租住我市人才公寓,享受每租满一年减免两个月租金优惠,优惠期3年。
(二十三)取消毕业生来连落户限制
50周岁以下博士、硕士研究生,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由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促进落户未就业的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二十四)发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为在连高校符合困难条件和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学年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二十五)鼓励毕业生在连稳定就业
2022届及以后高校毕业生在我市稳定就业满2年的,在连高校毕业生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紧缺工种专业的专科生4个层次,分别给予一次性3万元/人、2万元/人、1万元/人、0.8万/人的学费补助。国内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在上述标准基础上上浮40%;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在上述标准基础上上浮20%。国内高校毕业生在“两市一县”就业的,在上述标准基础上上浮20%。本项补助暂定执行5年。市县两级财政按75%、25%比例分担,增支资金通过人才资金统筹安排。
(二十六)给予困难毕业生社保补贴
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或符合困难条件的2022届及以后高校毕业生,毕业2年内在我市稳定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补贴期限为36个月,按季度发放。本项补贴政策暂定执行5年。市县两级财政按75%、25%比例分担,增支资金通过人才资金统筹安排。
(二十七)优化高校毕业生窗口服务
建设市区两级毕业生就业综合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全口径的政策咨询服务。根据毕业生需求提供“一窗通办”、后台转办的全口径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提高政策资金使用效率,简化优化经办服务流程。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手续。逐步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不断线”服务。
(二十八)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意愿、就业需求、学历专业、求职意向等信息,有针对性开展“1311”服务。紧盯就业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专人专账、结对帮扶。通过提供就业见习和基层岗位等方式,兜实兜牢就业底线。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延期期间不计复利、不收罚息、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九)汇聚就业工作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就业、保就业主体责任,提升产业和投资带动就业能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班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深入挖掘我市各类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岗位,向各在连高校精准推送。各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十)营造留连就业氛围
深入开展“我爱大连,就选大连”系列活动,走进高校推介大连市情、宣讲引才政策、开展现场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大学生期许,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留连就业创业举措,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大连“两先区”建设。
]]>
毕业季,人社局工作人员小张入校讲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不少毕业生对档案问题很关心。
]]>
◆主题活动
2022年“百校千企”网络招聘会暨沈阳都市圈一体化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
◆主办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沈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
承办单位:中国沈阳人才市场
◆活动时间
2022年5月25日-6月13日
◆线上招聘会平台
1、沈阳招才引智网络平台
(www.syzcyz.com)
2、沈阳舒心就业平台
(www.syhrsa.org.cn)
3、沈阳人才网
(www.syrc.com.cn)
◆服务对象
1、沈阳市及驻沈有毕业生需求的用人单位;都市圈其它城市有毕业生需求的用人单位。
2、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活动规模
本次线上招聘会约400家知名企业参会。
◆部分参会企业名单
龙士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博宇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欧亚集团沈阳联营有限公司、沈阳大商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有限公司、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沈阳金融中心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国投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李尔金杯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浑南分公司、沈阳杰恩盛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鹰隼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道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绿恒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沈阳海泰泵业有限公司、沈阳马卡智工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博来德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沈阳狮子王农业有限公司。
◆活动特色
在接收简历,由大数据系统智能匹配相近岗位,实现精准对接,在线直聊等功能。举办一场的大型带岗直播活动,进行重点企业招聘宣讲,可以在线投递简历,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就业政策解读。
◆按重点产业集群信息分类详情
1、电力装备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19个,企业数招聘岗位数49个,招聘人数159个。
2、机器人及智能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6个,招聘岗位数12个,招聘人数84个。
3、机械装备(通用石化重矿)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35个,招聘岗位数84个,招聘人数270个。
4、金融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16个,招聘岗位数37个,招聘人数174个。
5、旅游会展产业集群
招招聘企业数5个,招聘岗位数13个,招聘人数73个。
6、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27个,招聘岗位数72个,招聘人数433个。
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14个,招聘岗位数33个,招聘人数117个。
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25个,招聘岗位数65个,招聘人数251个。
9、现代建筑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41个,招聘岗位数88个,招聘人数384个。
10、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116个,招聘岗位数31个,招聘人数399个。
1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
招聘企业数130个,招聘岗位数311个,招聘人数1364个。
12、信息教育产业集群
招聘企业数1个,招聘岗位数2个,招聘人数14个。
◆求职人员参会流程
1、可以电脑登录三个平台,注册简历
沈阳招才引智活动平台(www.syzcyz.com)
沈阳人才网(www.syrc.com.cn)
沈阳舒心就业平台(www.syhrsa.org.cn)
2、也可以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区注册简历。
沈阳人才网
招才引智活动平台
3、完整填写简历信息后,就可以浏览企业,在线投递简历。
4、由大数据系统进行职位匹配,推荐给岗位需求相近的招聘企业。
5、还可以与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进行在线直聊。
]]>(省内企业专场)
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全国、辽宁省关于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学校于5月11日在就业云平台成功举办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促就业 助留辽”辽宁传媒学院2022年毕业生线上双选会(省内企业专场)。
此次线上双选会长达九个小时,吸引了全省各市共133家优质单位参与招聘揽才,涵盖文化、传媒、教育、服务、管理等行业,共提供岗位459个,招聘人数6639人,招聘会点击浏览达2890次,采用线上联动的模式,让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求职招聘全过程,实现了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方共赢的效果,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安全需求。也秉承着“量多而精,专业对口”的原则,精心挑选出多家企业,招聘需求与学院专业密切相关,通过HR在线沟通,视频面试等一体化服务,直播现场气氛热烈,众多优质化企业通过直播宣讲形式深度介绍了其企业用人条件等毕业生须知内容,毕业生积极踊跃。
此次线上网络双选会主要是助留辽就业,我校一直以留辽就业为主线,努力将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人才留在辽宁建功立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次线上双选会也是应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贯彻落实“线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理念的一项具体措施。
今后,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学校将继续服务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不间断的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同时将充分开拓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驾护航,努力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就业促进周期间,教育部将依托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推出系列“24365校园招聘服务”线上专场招聘活动30余场、提供岗位超过80万个,其中教育部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将会同相关行业协会举办材料化工、能源动力、建筑地产等行业企业专场招聘10场。各地将广泛汇集地方资源,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全国各高校将举办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预计超过1.5万场。
教育部从5月开始到8月中旬,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百日冲刺”系列活动以“千方百计拓岗位 攻坚克难促就业”为主题,主要通过持续开展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精准帮扶等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挖潜创新拓展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精心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全力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
开展全国校园招聘活动。“百日冲刺”期间,教育部会同各地各高校和12家社会招聘机构,集中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系列专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信息。教育部19个分行业就指委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广泛汇集行业资源,举办系列分行业专场招聘会。各地广泛汇集地方资源,举办系列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各高校持续举办线上或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确保各类招聘活动不断线。
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高校书记、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进企业,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同时,深入企业开展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积极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启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行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主动为企业进校招聘创造有利条件,邀请企业进校举行线下或线上专场招聘会。开展“中小企业人才供需网络对接大会”,积极为中小企业进校招聘做好服务,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行动。播出系列“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就业指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在6月下旬举办2022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出征仪式。
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行动。各地各高校对低收入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重点帮扶。启动实施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开展“高职扩招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各高校至少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力争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
]]>2022年4月30日至5月10日
二、参会时间
2022年5月11日9:00—18:00
三、举办单位
主办方:辽宁传媒学院
协办方:云就业、云校招平台
三、学生参会方式
报名链接:
http://l.rendd.cn/554fd8
或直接扫描二维码:
学生端登录口
投递方法:
求职者可通过微信搜索“云校招”小程序→点击下方中部“双选会”搜索选择“云就业视频双选会”→搜索【“促就业 助留辽”辽宁传媒学院2022年毕业生线上双选会(省内企业专场)】进入→点击“报名进入会场”进入提前报名→搜索/查看意向单位或岗位(可一键投递简历)→选择岗位→点击“申请面试”即可排队面试。同时还可通过即时聊天与单位即时沟通→视频双选会当天即可面试。视频面试结束后,请留意单位面试结果通知。
四、参会企业名单
未完待续
五、温馨提示
1.此次招聘会是我校举办的公益性活动,对所有得参会单位和毕业生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登录【云就业平台】
(https://hr.bysjy.com.cn),点击【单位登录/注册】输入企业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登录进入(未注册的企业请先注册,扫描绑定微信后会收到注册和审核成功提示,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登录)。
2.进入企业后台点击【云校招】进入【视频双选会】。
3.搜索进入【“促就业 助留辽”辽宁传媒学院2022年毕业生线上双选会(省内企业专场)】。
4.点击【去报名】,在申请页面提交招聘需求、面试官信息、申请说明等相关材料后,点击【提交】,等待审核(要求信息尽量完整且已更新)。
5.审核通过后,进入“我的报名”可以查看已审核通过的视频双选会场次,并可以查看“求职者大厅”查看学生简历并对中意的学生进行邀约。
6.视频双选会当天,建议企业在开始前半个小时进入面试间,先进行设备调试,查看麦克风和摄像头是否正常企业可以主动向学生发起面试。视频双选会开始后,可以针对“带面试”列表中的“在线”学生发起视频邀约,也可以直接收到学生发起的面试邀约。
7.面试结束后,需要点击视频页面下方的评价按钮,合格、不合格并结束会话。
8.用人单位应严格规范招聘行为,确保提供的单位资质材料、招聘简章及宣讲内容真实有效;未经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为其他单位代为招聘。
9.招聘过程中,不得出现虚假欺骗信息,不得出现用人歧视,一经发现,取消其参会资格。
10.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洽谈成功后,须及时签署网络就业协议书,不得无故拖延,实习与见习不属于网络招聘活动洽谈范畴。
11.如后续疫情防控形势有变化,招聘工作安排需要调整,我校将于就业网及时发布公告。
12.活动将于5月10日9:00后开启,届时求职者可以进入本校专场直接在线投递,本次活动专区将一直保留,不限制投递期限。企业招满即止,招聘需求会有变化,建议尽早投递。
13.请毕业生提前注册报名完成【简历】填写,提高简历完善度、准确性,以便提高投递通过率,HR在线沟通、视频面试操作更方便。活动开始前如有求职需求可以登录云校招网查看其他校招职位。
]]>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的通知》的相关有要求,特举办辽宁传媒学院202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网上专场招聘会(六)事宜,通知如下:
方式二:进入审核通过的招聘会会场——【求职大厅】—【面试 大厅】 进入面试间 面试
面试完成后,面试通过的学生需 在【简历管理】—【面试】里将学生名单 移动到录用
请各单位在报名成功三个工作日后自行在校聘云平台查看是否报名成功。
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我校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结合学校实际,现启动辽宁传媒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本次立项工作采取二级学院统一申报的形式。具体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2022年度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周期
项目实施期限为从项目立项公布之日起1年内。项目一般不得延期结题,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在规定期限结题的,项目负责人需至少提前一个月书写项目延期申请,经指导教师和院系同意后,报学校审核备案,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延期时间最长为半年。
三、项目的申报条件
(一)申报对象
1.项目负责人及成员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能够发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积极性,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
2.参加申报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及成员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3.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申请,每个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项目组成员(含负责人)应为3-5人。原则上创新项目申报负责人为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负责人为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负责人为三、四年级的学生。
(二)指导教师
1.每个项目均须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优选具有讲师(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担任。
2.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仅限1-2名,每名教师可以同时指导不超过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实践项目除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外,还必须配备1名企业指导教师。
3.指导教师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要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项目研究所需要的工作场地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取得预期成果。
(三)选题要求
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科学,实施条件完备,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探索性,选题难度和规模适中,适合学生课余时间及假期进行。在以往的各类竞赛中获奖项目、已公开发表论文的项目、已申请的科研训练项目,可以依据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项目研究。鼓励教师和学生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形象中国小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等形式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和基层社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四、项目的管理
1.各院系要对本单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跟踪管理,要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立项遴选、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工作进行评审。
2.往年参加过大创立项的项目不得作为新一年的大创项目进行二次申报,如有发现,项目直接作废。
3.项目一经立项,项目组成员、项目研究内容等一般不得变更,如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项目指导教师所在院系同意,报学校审核备案。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1次项目组成员交流会,讨论项目进展情况、总结阶段成果和交流心得体会,研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及改进措施,并及时将项目进展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组应按要求填写《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过程记录册》(附件3、项目研究过程记录册结题时交),该记录册将作为结题验收时的重要依据。
5.学校将组织项目的中期检查,由院系组织专家组对本院系的项目进行评审答辩,学校进行审核。中期检查合格的项目可按申报书继续进行项目研究,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学校将要求限期整改或终止该项目的运行并收回项目剩余经费。
6.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项目组成员可根据本科生《辽宁传媒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经专家评审后,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
五、项目的结题
1.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时项目组要按学校要求完成结题报告书和项目研究过程记录册的撰写工作,同时参加院系结题答辩,学校审核有关结题材料合格后即可结题。
2.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除提交以上材料外,还需提交创业实战、企业运营报告等材料,同时参加院系结题答辩,学校审核有关结题材料合格后方可结题。
六、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依托各二级学院为单位申报。项目成员应当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在读学生。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每个项目1-5名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最多两人;创业训练项目每个项目2-5名成员(包括负责人),指导教师最多两人;创业实践项目每个项目2-5名成员(包括负责人),指导教师最多2人,并且要求一位校内导师,一位企业导师。原则上一名学生参与项目不得超过3项,且最多只能作为1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同期指导项目不得超过3项。同一项目可以有1-2位指导教师参加指导,并且优选指导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联合申报。
2. 请各二级学院积极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宣传,鼓励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指导工作。
七、提交材料
1.2022年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电子版材料一份,文件名:XXXX学院《XXXXXXX项目名称》学生姓名XXX-指导老师姓名。(例如:管理学院《XXXXXXX项目名称》-李小明—刘妍老师)。
2.2022年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信息表(见附件2),院秘汇总所有项目信息上交。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电子版材料一份,文件名:XXXX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信息表》XX个项目。
3.流程如下:请各项目组负责人(本科学生)将以上纸质版与电子版材料报送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交至院秘进行汇总。各院秘书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将以上所有纸质版与电子版材料于5月19日前交至创新创业学院。
各二级学院需在同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创网上申报(申报流程见附件4),并于5月19日前组织申报完毕。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平
联系电话:024-89745613
附件:
附件1: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2022年)
附件2: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信息表(2022年)
附件3: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过程记录册(2022年)
附件4:辽宁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网上申报操作流程(2022年)
该项活动计入创新创业学分统计中,如下图:
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国家级项目主持人/参与者 | 4/2学分 |
省级项目主持人/参与者 | 3/1.5学分 |
校级项目主持人/参与者 | 2/1学分 |
(认定以结题为准)
]]>“牵手企业,精准对接”准备活动
? ? ? 春暖花开,心若向阳。辽宁传媒学院为2022年毕业生积极开展线上就业活动。面对反反复复的疫情,尽管充满变数,但就业之家全体人员不会缺席!竭力为毕业学生播种温暖的太阳花,解决疫情下就业难的现状而贡献一份力量。因此,辽宁传媒学院就业创业服务处,就业之家于2022年4月16日举行“牵手企业,精准对接”的双选会线上准备活动。希望各位毕业生在疫情期间仍然有目标与追求,为实现自身价值而把握机遇,启程未来!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此次准备活动于线上展开,由就业之家社长高凡棋主持大会。首先,高凡棋社长耐心地介绍了双选会的相关内容,包括含义、主题、影响等。与此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本次2022年毕业生线上双选会的主要内容以及技能培训的主要作用。
? ? 牵手企业,推荐人才。高社长首先明确了就业之家全体人员肩负的职责,竭尽全力为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保驾护航。本次双选会预备企业多达1000余家,通过社员一一对接,各企业展现了数量多且优质化的特点,各家企业的预选条件也呈现多样化,从而使各专业毕业生有较多选择。团队齐心合力,将“春意满满”的机遇,如春花一样如期而至,争取让每一个毕业生有机会把握,有动力实现,有能力追求。
? ? 牵手企业,精准对接。此次准备活动特别注意的是就业之家全体人员的技能培训与提升,高凡棋社长着重为社员讲解了企业对接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作为准备工作,为企业招聘与学生需求提供双重保障。海纳百川终破浪,厚积薄发在此时。将就业之家的能力尽可能发挥,为企业的寻求点亮明灯,将毕业生的需求扬帆成风。
最后,本次毕业生大型线上双选会增添了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双赢内涵。有效帮助优秀毕业生筑“就业之巢”,助用人企业引“人才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