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系列介绍(四)——各大类作品上交分小类介绍(2)

第六大类:信息可视化设计

包括以下小类:

① 信息图形设计。

② 动态信息影像(MG动画)。

③ 交互信息设计。

④ 数据可视化。

说明:

(1)信息可视化设计侧重用视觉化的方式,归纳和表现信息与数据的内在联系、模式和结构。

(2)信息图形指信息海报、信息图表、信息插图、地图、信息导视或科普图形。

(3)动态信息影像指以可视化信息呈现为主的动画或影像合成作品。

(4)交互信息设计指基于电子触控媒介的界面设计,如交互图表以及仪表板设计。

(5)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编程工具、开源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等实现的可视化作品。

(6)该类别要求作品具备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实用性,而且作者需要对参赛作品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可靠性进行说明,并提供源文件。该类别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的说明,特别是设计思想与现实意义。数据可视化作品还需说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提交作品源代码、作品功能演示录屏等。

(7)本大类每个参赛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1—3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8)每位作者在本大类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导教师,在本大类国赛中不能指导多于3件作品,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10)每件作品答辩时(含视频答辩),作者的作品介绍时长应不超过10分钟。

(11)每校参加省级赛(包括省赛、跨省区域赛和省级直报赛区的选拔赛)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3件。

第七大类:数媒静态设计【普通组】

包括以下小类:

① 平面设计。

② 环境设计。

③ 产品设计。

说明:

(1)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学汉语用汉字,弘扬汉语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二,时间限定在1911年以前)为主题进行创作。

(2)平面设计,内容包括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海报招贴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等利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作品。

(3)环境设计,内容包括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小品(景观雕塑、街道设施等)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作品。

(4)产品设计,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和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等工具或生产设备等领域产品设计作品。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

(5)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普通组与专业组的划分,参见“特殊大类参赛作品分组介绍”中第1点所述。

(6)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的专业属于专业组专业清单,则该作品属于专业组作品。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选拔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7)本大类每个参赛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1—3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8)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导教师,在本大类国赛中不能指导多于3件作品,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10)每件作品答辩时(含视频答辩),作者的作品介绍时长应不超过10分钟。

(11)每校参加省级赛(包括省赛、跨省区域赛和省级直报赛区的选拔赛)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3件。

第八大类: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

包括以下小类:

① 平面设计。

② 环境设计。

③ 产品设计。

说明:

(1)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学汉语用汉字,弘扬汉语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二,时间限定在1911年以前)为主题进行创作。

(2)平面设计,内容包括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海报招贴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等利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作品。

(3)环境设计,内容包括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小品(景观雕塑、街道设施等)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作品。

(4)产品设计,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和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等工具或生产设备等领域产品设计作品。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

(5)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普通组与专业组的划分,参见“特殊大类参赛作品分组介绍”中第1点所述。

(6)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的专业属于专业组专业清单,则该作品属于专业组作品。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7)本大类每个参赛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1—3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8)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导教师,在本大类国赛中不能指导多于3件作品,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10)每件作品答辩时(含视频答辩),作者的作品介绍时长应不超过10分钟。

(11)每校参加省级赛(包括省赛、跨省区域赛和省级直报赛区的选拔赛)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3件。

以上类别请于4月15日前将大赛要求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2638787395@qq.com

联系人:周部长

联系方式:15840578301(微信同步)